Market Insights Workforce insights 中小企難發圍?一文睇清6大政府資助及申請教學 過千萬資金助全方位轉型
中小企難發圍?一文睇清6大政府資助及申請教學 過千萬資金助全方位轉型

中小企難發圍?一文睇清6大政府資助及申請教學 過千萬資金助全方位轉型

在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中,中小企想要保持競爭力和實現持續增長,往往需要更多的資源與支持。一眾僱主可能聽過有關的政府資助計劃,但總誤以為申請程序繁瑣,難以入手,內心默認:「好難申請」、「實輪唔到我」、「咁很麻煩㗎」、「冇人幫到手」⋯⋯故而裹足不前,錯失許多寶貴機會! 

本文將為您逐一拆解6大政府資助計劃,幫助中小企掌握免費資源,改善業務及推動數碼轉型。我們還邀請了一些成功申請資助的中小企分享他們的經驗,讓您更清楚了解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不論是拓展市場的BUD專項基金,還是加速數碼化進程的科技券,還有EMF、NIFS、ESS和NITTP,都能成為提升中小企競爭力的強大工具。一起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助計劃,為中小企注入新動能。 

三大營運支援資助  BUD上限加碼到700萬 

營運支援是每個中小企經營日常的重要部分,而政府提供了多個資助計劃來幫助中小企應對挑戰。首推BUD專項基金,這項基金專注於拓展市場及品牌建設,此外還有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EMF)和「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100%擔保特別優惠措施。三大資助計劃涵蓋了市場拓展、品牌推廣和資金流動等多方面,全面支援中小企的營運發展。下文將重點講解 BUD 專項基金,因其基金資助上限較高,涵蓋範圍廣泛,能協助中小企更靈活應對於品牌發展及開拓市場時面臨的挑戰。 

1. BUD 專項基金(按此查看詳情 

BUD 專項基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市場專項基金)旨在幫助香港中小企業拓展中國內地及其他「自貿協定或投資協定」經濟體系的市場。基金覆蓋 39 個經濟體系,提供資金支持市場研究、品牌推廣、技術升級等多種類型的項目。 

該基金推出多年,獲政府不斷注資,擴大資助範圍,現時每間中小企的最高資助額累積可達 700 萬港元。簡而言之,申請視乎目標市場為兩種申請方式: 

另外,視乎申請項目又分為三種申請途徑,資助上限有所不同,分別如下: 

  • 一般申請:上限為 100 萬港元,首期撥款為政府核准資助總額的 75%。

  • 申請易:上限為 10 萬港元,不設首期撥款。

  • 電商易:上限為 100 萬港元,首期撥款為政府核准資助總額的 75%。

注意,資助以對等原則為基礎,政府最多資助個別項目總核准開支的50%,而中小企須以現金形式承擔不少於該項目總核准開支的 50%。假如中小企的申請項目為80萬,屬一般申請,政府將資助40萬(80*50%),首期撥款30萬(40*75%)。

申請條件與流程

  •  申請資格:香港註冊的中小型企業,並已在香港經營,具備具體的品牌發展或市場拓展計劃。

  • 申請方式:需於線上提交詳細計劃書和預算,官方提供專員協助修改資料。

  • 審批時間:一般需時 2-3 個月,若資料齊全最快 30 個工作天完成審批。

成功案例分享

很多中小企誤以為申請BUD基金手續相當繁瑣。其實,政府設有專門的支援服務:於申請前,提供免費諮詢,協助中小企提交申請;申請過程中,基金亦會提供專員全程協助,指導如何修改文件或補充資料等。假如中小企提交的資料無誤,基金將於30個工作天內完成審批。初次申請難免有所錯漏,預算中間補交文件,通常需要約 2 至 3 個月才完成審批,電子零件製造商Esther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成功獲批,來看看她的分享。

Esther(電子零件製造商) 「我哋公司利用BUD Fund買咗機械臂,以前一人睇一部機,而一人睇三部機,生產機能提升50%。同時利用資助擴張團隊,將產品推廣到更多國家,如法國、德國。再利用BUD fund拍攝了一段影片,介紹廠房自動化嘅設備,大大提升客人嘅信心。 BUD FUND嘅好處係一站式服務,期間有專人處理公司個案,幫忙協助修改文件,申請及審批時間都好快!資助額多,明確標明幾多款項用喺機器提升,幾多款項用喺增加人手,幾多款項用喺推廣。而且基金適用嘅經濟體愈嚟愈多,上限都會不斷提升,真係好適合用嚟開拓市場。 對我哋嚟講,機器上面嘅幫助最大,未來會提交第2次申請。坊間有好多中介宣稱可以幫手申請,其實絕對唔需要,有意申請嘅公司可以自行籌劃同遞交申請。官方就有好多輔助申請嘅功具,例如「 申請資助範圍(摘要)」 同「預算規劃工具」,我哋當時就預約「中小企資援組——填Form好幫手」免費諮詢,再一步步慢慢申請,成個過程大約2個幾月。」

資助範疇多達70個項目,Esther提醒有意申請的中小企第一步先了解公司需要申請什麼項目,並留意有哪些項目開支可以獲得資助:

  1. 新增業務單位的相關運作開支(最多佔項目總開支的 20%)。

  2. 新聘員工的薪金和項目期間的相關費用(最多佔 50%)。

  3. 購買/租賃機器設備(最多佔 70%)。

  4. 與項目相關的廣告投放費用(最多佔 50%)。

但有些開支是不獲資助的,包括:

  1. 現有業務單位的日常運作費用。

  2. 現有員工的薪金。

  3. 與銷售活動直接相關的分店開支或佣金。

*「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計劃」的資助地域範圍涵蓋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國(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澳洲、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經濟聯盟、土耳其、 加拿大、智利、丹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四國(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科威特、澳門、墨西哥、荷蘭、新西蘭、瑞典、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和英國共 39 個經濟體系。

2.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EMF)(按此查看詳情

EMF專門支持中小企在各種市場進行推廣和開拓,支援中小企在香港及海外進行推廣活動,包括參加展覽會、網上推廣活動等,例如:

  • 在香港境外舉行、以香港境外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 。

  • 在香港舉行、以香港境外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 。

  • 在香港舉行、以本地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 。

  • 網上貿易展覽會。

  • 香港境外商貿考察團。

  • 網上商貿考察團。

  • 以香港境外市場為主要對象的貿易刊物廣告 。

  • 通過電子平台/媒介進行以香港境外市場為主要對象的出口推廣活動,例如刊登廣告、關鍵字搜尋、上載產品資料、建立或優化網上商店等 。

  • 建立或優化申請企業所擁有的以香港境外市場為主要對象的公司網站/流動應用程式作出口推廣 。

資助金額: 每間企業累計資助總金額最多為100萬港元,每宗申請的資助上限為10萬港元,或核准開支總費用的 50%,以較低者為准。

申請條件:按照《商業登記條例》(第 310 章)在香港登記的非上市企業,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

申請方式:(按此查看申請指引

  • 企業可以選擇通過網上電子表格、郵寄、投遞或親身送遞方式提交申請。

  • 必須在申請表格中明確申請類別為 (i) 實報實銷或 (ii) 首期撥款暨終期撥款。

  • (i)實報實銷:項目完成後 60 個曆日內提交申請及相關文件。

  • (ii)首期撥款暨終期撥款:

    企業需在項目開展前 45 至 120 個曆日內申請首期撥款。

    活動結束後的 60 個曆日內提交終期撥款申請。

3.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SME Financing Guarantee Scheme(按此查看詳情

由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已推行十多年,政府亦因應企業需求,不停改善融資擔保計劃的方針,一開始只提供五成至七成的擔保,其後再推出八成及九成擔保。(因疫情而衍生的百分百擔保已經截止申請了,現時最多是九成擔保。)

簡單來說,當企業向貸款機構借貸時,政府會成為你的擔保人,政府希望透過此計劃,助中小企能輕鬆融資,應付業務需要,同時又可以有額外資金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現時有35間貸款機構接受申請(按此查看機構名單)。

企業僱主可根據企業的運作情況揀選計劃,例如企業屬初起步,需要資金去發展更多業務,就可申請九成借貸擔保,貸款額達800萬。若公司已發展一段時間,若遇上生意需要資金周轉的情況,亦可考慮此計劃。

申請流程:

  1. 選擇心儀的貸款機構:要留意其手續費、利息、計劃以外的附加條件(按此查看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產品便覽

  2. 網上/親自到貸款機構遞交申請表 :不同程度的擔保計劃須遞交不一樣的文件

  3. 審批:貸款機構在收到所有証明文件及已簽署之表格後,便會處理申請,並有專人聯絡閣下有關批核事宜

數碼轉型與科技創新  科技券之外還培訓員工的創新技術

數碼浪潮席捲全球,中小企若要保持優勢,必須積極投入數碼轉型及科技創新。因為,政府推出多個相關資助計劃,幫助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從而提升生產效率與市場競爭力。這些計劃不僅幫助企業數碼轉型、技術升級,還包括員工技能培訓,讓企業踏上技術創新及業務升級之路。其中,科技券 (TVP) 尤其重要,不少中小企已通過該計劃成功轉型,推動業務增長。

4. 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 (NIFS) (按此查看詳情

2023年新更新的計劃,旨在推動香港製造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於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方面的投資提供資助,協助企業加快引入智能技術,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資助金額頗大,上限為每個項目總開支的三分之一或 1,500 萬港元(以較低者為準)。每間公司最多可遞交三個申請/項目,合共最高可獲 4,500 萬港元。

申請資格

  • 所有在香港成立的公司均可申請。

  • 申請不受行業限制,任何行業的企業只要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均可申請。

資助範圍

NIFS 資助目標很明確——智能生產線,為製造業數碼轉型提供機會,於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可申請的項目或範圍大約如下:

  • 機械/設備/儀器的購置、安裝及投產成本

  • 技術顧問的費用:設立相關生產線所需的技術顧問服務

  • 測試及員工培訓的費用:培訓員工以確保生產線運作順利

  • 專利註冊費用:每個項目最高資助 25 萬港元

  • 外聘審計費用:每次不超過 2 萬港元,每個項目可獲最多兩次審計費用的資助

  • 法律服務費用:就獲資助生產線法定押記相關的法律服務費用,最高資助 2 萬港元

智能生產線標準:生產線必須整體或大部分符合「智能生產」準則,包括:

  • 物聯網應用

  • 實時數據和數據分析

  • 先進人機界面

  •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

  • 自動化及機械人技術

  • 傳感器及致動器應用

申請流程(按此查看申請指南

  • 配對資助比例:政府與公司以 1:2 比例提供配對資助

  • 網上提交申請:企業需透過創新科技署的基金管理系統登記其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資料,並以電子方式提交申請。

  • 申請全年接受:企業需提交完整的項目計劃書及預算。

  • 項目期限:一般在 24 個月內完成

5. 企業支援計劃(ESS)(按此查看詳情

計劃專門資助本地中小企進行內部研發的工作,鼓勵研發和技術創新。特別之處在於:申請項目不僅需符合基本資格,還需通過評審過程,評審委員由創新及科技界的獨立專家組成,將會評估項目的創新性、技術能力和商品化潛力。

資助額最高達到1,000 萬港元,對於中小企來說,這不僅是一個研發新項目的好機會,由政府提供資金助你研發;也是推進數碼轉型的重要契機,讓公司的技術革新更進一步!

申請資格:

  • 在香港成立的企業,並持有有效的商業登記證

  • 不是政府資助機構,且不屬於任何政府資助機構的附屬企業

資助特點

  • 配對出資:政府與企業按 1:1 比例出資,實行等額配對資助。

  • 項目期限:每個項目期限一般不超過 24 個月。

  • 知識產權:企業保留項目產生的知識產權,並無需與政府分享研發成果的商業利益。

  • 無資助收回規定:政府不會要求收回資助金額。

申請流程

  • 網上提交申請:企業須透過「創新科技署基金管理系統」提交電子申請表格,並提交相關文件,包括公司註冊證明、商業登記證、最近的周年申報表及其他必需文件。

  • 評審過程:若通過初步評審,企業需在收到秘書處通知後三個月內提交修訂的申請表格及補充文件。

  • 成功獲批後,企業需與政府訂立資助協議,包括匯報項目進展、開支審核和提交報告等。

(按此查看申請指南)

6. 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按此查看詳情

當中小企踏上數碼轉型之路時,提升員工的技能和知識也是關鍵。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員工的技能與知識必須與新型技術與時並進。然而,對於中小企來說,資源有限、內部 L&D 計劃不夠完善,加上人手不足,往往使得人才培訓成了一個難題。

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目標為通過資助中小企提供科技培訓。計劃以 2:1 的配對形式資助,讓中小企以更低的成本為培訓員工的技術,接受科技培訓,特別是與新型工業化相關的科技課程,從而推動公司整體數碼升級。

資助範圍: 支援本地和非本地的科技培訓,分為兩大類:

  • 公開課程:本地或非本地培訓課程,對公眾開放。

  • 專門設計的課程:為特定企業設計的培訓課程,可以在本地或海外進行。

申請資格:企業需符合以下條件:

  • 根據《商業登記條例》(第 310 章)在香港登記註冊。

  • 為非政府和非受資助的機構。

  • 參加培訓的僱員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全職受僱於該公司,並具備相關的技術背景或經驗

資助上限

  • 每間企業在每個財政年度的資助上限為 50 萬港元。

  • 資助金額為培訓實際開支的三分之二,但企業需承擔不少於三分之一的實際開支。

  • 若有早鳥優惠或其他折扣,資助金額將相應扣減。

申請流程 (按此查看申請指南

  • 企業需於課程開課前至少 5 週提交資助申請。

  • 網上申請,通過 NITTP 官方網站完成。

  • 需提交文件包括:有效的商業登記證、受訓僱員的身份證副本、最近三個月的強積金供款記錄、學歷及經驗證明文件

資助發放方式

  • 資助將在培訓完成後 60 個工作天內發放。

  • 企業可選擇預先申領部分資助,最高可達已批核資助的 50%,但需在培訓機構提交收據後兩周內提交。

數碼轉型,不僅是企業潮流,更是「生存法則」。現在已是數據驅動的時代,透過數碼技術融入業務的每個層面,讓企業簡化營運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從而拓展業務提高競爭力。數碼轉型改變的遠不只是技術,而是企業的整體文化及營運模式。根據 Statista 的報告,全球數碼轉型支出到 2026 年預計將達 3.4 萬億美元。想成為其中一員,千萬不能忽略以上各項政府資助。

無論是幫助企業引入高科技系統的科技券 (TVP)、推動智能生產線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 (NIFS)、鼓勵內部研發的企業支援計劃 (ESS),還是促進員工技能提升的 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靈活的資助方式。中小企不妨積極了解及利用資助,將數碼技術應用到實際業務中,提升營運效益、推動增長,甚至重塑商業模式。

Subscribe to Market Insights

Get expert Market Insight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provid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the Collection Notice and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