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壓力大—新舊兩代教師同樣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
現時不少教育工作者都異口同聲,工作繁重,日常不單只為了備課、批改功課、改試卷、開會⋯⋯忙至通宵達旦,周末也要將時間獻給課外活動、家教會,另外,很多時更需身兼「心理學家」角色,花大量時間與心力應付學生的行為、情緒問題,以及和家長溝通,因此,除了基本薪金回報,教師最關心的,是可以取得工作與生活平衡。
瘋狂OT的教師生活,僱主知多少?
Sunny任教差不多十年,他說,教育制度不時在變,令教師的工作量也變得愈來愈重。「教改下,老師需要處理的行政工作也大量增加,報告書、計劃書、會議等,總是接踵而來。」他表示,教師在學校朝七晚七地工作,不足為奇。「屋企已變了另一個工作場所,深宵時分仍在處理學生功課和校本教材,幾乎是每名老師的例行公事。」
他說,外界以為,教師平日這麼辛勤,但每年仍有一個悠長暑假,可以回一回氣,但其實,暑假要替學生補課,早已不是甚麼新安排。「近年,不少學校並流行在長假期搞遊學團,老師不僅要帶學生到外地交流,還得熟讀當地一些景點的重要資料,如歷史背景,在遊學團中化身成為導遊。」Sunny表示,莫說長假難放,平時即使生了病,也不能隨便請假。「因要同事代課的話,會令人家添煩。」
根據JobsDB的Laws Of Attraction(LOA,引才法則)數據調查顯示,超過15%的教育及訓練業求職者指出,「工作與生活平衡」是考量入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與其他行業總計的13.1%平均數相比,明顯偏高。另外有55%受訪者認為,一星期只工作五天是「必要」條件,這反映出為人師表工作量爆錶之心聲與實況。
新一代在職教師的甜酸套餐
執教鞭的壓力雖然沈重,但趕科場的新紮老師,為數也不少,「九十後」Sarah是其中一個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去年她成功取得中文老師這個教席前,曾經歷過一番龍爭虎鬥。「入職的競爭挺大,前年完成港大教育學院的碩士學位課程後,我在一年內投了大概八十份簡歷,都石沉大海。」
她說,當了一年多老師後,發現最大的樂趣,是能夠參與學生的成長,並且可以將自己相信的那些「美好內容」,帶給學生。「因為課程內容都是自己一手一腳親自設計,所以特別有滿足感。」
至於這一行的酸味,Sarah剖白:「有好些時候,自己的用心良苦,未能被別人好好理解。」雖然她不便透露當中細節,但她認為,一間學校如想留住優秀的前線教育人才,應該多提供進修機會,同時保持團隊內的和諧。「還有,不應剝削老師應有的假期。」她稱。
最多碩士的行業,教育界是學霸集中地?
在本港,與Sarah一樣,擁有碩士學歷的教育工作者人數比例,原來較其他行業為高,LOA的數據發現:接近29%的教育及訓練業求職者,都是碩士畢業生,這數字遠超於其他行業的15.2%平均值。
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Miss Lee,目前在官立中學任教,她表示,上述情況與教育局早年提出的教改綱領,有很大關係。「大概2003年,當局為了優化前線教育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所有教師,甚至校長,必須每三年起碼參與一百五十小時的『持續專業發展活動』,但由於這些持續發展活動有不少並不是那麼專業,於是有一批老師,索性去苦讀碩士學位,因所得資歷既有認授性,又能滿足當局要求。」
Miss Lee續談碩士生在教育界比例特別多的原因:「現時只要登入學校網頁一Search,教師的資歷便一覽無遺,當擁有碩士資歷的老師比例愈來愈多,為免自己比下去,本來不太熱衷進修的同事,亦蠢蠢欲動,在羊群心理情況下,碩士教師的人數就一直有增無減。」
為業內年輕化趨勢,未雨綢繆
與其他行業相比,教育界的碩士人數比例,雖然可謂人強馬壯,但業內經驗豐富的人才,卻有流失趨勢,LOA數據顯示:只有6%的教育及培訓業僱員年齡介乎55至65歲,這數字較所有行業的平均數高出接近一倍,這意味著校方要為教育界年青化現象,作好準備。
在行內春風化雨超過二十年的Brenda表示,近年老師傾向年輕化的原因,是在教改之下,令老師的工作壓力增加不少,於是老一輩的教師寧願提早退休。「加上近年不少學校將管理學手法引進校內,量化教育,教職員有不同指標要達,壓力就更大。」
她認為,無論是年資淺或深的教師,學校要留住人才,重點在於能否讓他們獲得常額教席。「即我們所講的『Perm位』,而不是以合約形式聘用,每年續約。」她稱:「其次是要提供足夠福利,例如醫療;現時除非你在官立學校任教,否則福利只屬一般。」Brenda提到,學校的工作環境、工作量、晉升機會,連同剛才提及的「Perm位」和福利,就是大部分教師最關注的五大吸引元素。「薪酬反而不是轉工與否的最重要因素,因金額不會相差太遠。」她稱。
撰文: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