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ing Advice Engaging your workforce 【請Intern懶人包】HR出手前必知5件事:實習生人工、招聘廣告、管理盲點全面拆解!
【請Intern懶人包】HR出手前必知5件事:實習生人工、招聘廣告、管理盲點全面拆解!

【請Intern懶人包】HR出手前必知5件事:實習生人工、招聘廣告、管理盲點全面拆解!

每年香港八大院校加上專上學院有逾萬名學生需要完成實習,這不僅是年輕人履歷表的通行證,更是企業打開Z世代大門的黃金機會。別小看這班「白紙」,他們表面上是來累積工作經驗,實際上是企業的「Z世代外掛程式」——這群「數碼原住民」自帶社群天線,左手剪片、右手用AI生成報告,偷步完成工作任務與其說實習是他們履歷的通行證,不如說是老闆們搶佔未來商機的「人才代幣」。所以各位HR注意,以下將為您獻上「請Intern五大必知事項」—從人工、招聘渠道到管理秘技等,一一包攬。

一、實習生的3大戰略價值

在人才爭奪日益激烈的今日職場,實習生早已不只是幫忙印文件、買咖啡的角色。每年有大批準畢業生需完成實習課程以達至畢業要求,意味著每年有一大批學習力強、潛力可塑的年輕人才正等待與企業接軌。若企業仍然錯過這個「試用而不買斷」的黃金機會,實在可惜。事實上,越來越多機構已將實習安排納入人力資源策略,善用實習生創造以下三大價值:

人才提前篩選:實習期可視為一個免費試用期,讓企業在無需長期聘用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實習生的能力、態度與文化契合度。若表現理想,更可在實習完結前主動提供offer,既可留住潛力股,也有效降低錯聘風險。

團隊年輕化:Z世代(即1997年後出生)對數碼原生環境極具敏銳度,不僅熟悉社交媒體運用,更懂得使用AI工具、自動化程式等新科技。他們能為企業注入具時代感的語言與行銷思維,為傳統品牌注入新活力。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透過與本地大學合作提供實習機會,不僅回饋教育界,更能建立企業在校園中的正面形象。這些「曾與您合作過的實習生」,很可能在兩三年內成為您公司的正式員工、甚至管理層。

提早接觸Z世代的潛力人才,有助企業建立專屬人才庫,減少日後招聘成本。

二、招聘前的關鍵決策

1. 實習類型選擇

不同公司需要不同的實習安排,一表看清您該選哪一種:

實習類型

適合對象

注意事項

暑期實習

須密集專案支援/大型企業管培計劃

須提前3-6個月聯繫院校安排流程

學期兼職

中小企/長期培養人才

避開考試週(11-12月 / 4-5月)

2. 招聘管道

  • 網上平台(Jobsdb):高達280萬名求職者登記的招聘平台,招聘廣告搜尋量高,當中包括兼職及實習工作。

  • 內部推薦:透過現有員工推薦,往往默契較高、離職率較低。不過要注意公平性,避免變成空降兵團。

  • 校園合作:透過職涯中心或個別學系直接推薦,特別適合需特定技能(如IT、工程、設計)的崗位。

不少本地院校提供實習配對平台,方便企業對接學生,建議僱主靈活運用。

此外,香港多間大專院校與政府及企業合作,推出結構化的實習生計劃,涵蓋多元行業和專業領域。這些計劃不僅有助學生汲取實戰經驗,部分更設有學分與薪酬,對企業而言則是發掘和培養潛力新人的契機。以下是幾項具代表性的實習計劃比較整理:

類別

計劃名稱

主辦/合作機構

內容與特點

涉及行業

薪酬與學分

申請方式

校企合作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在學-在職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x 60+企業

全港首個大學層面的有薪、6至8個月全職實習,設有學分

金融、消費品、政府、公營機構、初創等

有薪,有學分

僱主可向中大申請成為合作夥伴,提供長期崗位及導師支援,適合有意識地培養未來人才的企業

政府資助實習

「創科實習計劃」

創新及科技基金 (ITF)

政府資助STEM本科生及研究生參與創科崗位;2024年起擴展至都會大學等自資院校

STEM、創新科技

有薪,政府資助

僱主可向創新科技署申請參與,成功批出後可獲資助聘請大學生實習,申請程序清晰,適合科技及研發相關企業

院校自設計劃

教育大學「事業發展暑期工作實習計劃」

香港教育大學 x 跨國/本地企業

根據學生背景與職志,安排配對實習

多元(依配對結果)

一般為有薪(視企業而定)

僱主可每年與教大職涯發展中心合作,提供暑期職位,安排由學校進行學生配對

院校自設計劃

香港都會大學實習計劃

香港都會大學

本地及海外實習,按企業需要度身訂造

多元行業

視情況而定

僱主可與都大直接洽談合作需求,由學系或教務部協助安排學生與實習內容配對

3.招聘職位廣告

建議撰寫實習職位廣告時,避免使用「Assist daily operation」這種字眼以提高準畢業生的應徵意向,並具體說明工作內容及該工作能如何為準畢業生帶來的價值。

與其寫「Assist daily operation」,不如試試這樣寫:

  • Collaborate with cross-functional teams to support marketing campaigns.

  • Assist in data analysis and help drive user engagement strategy

加分位:直接列明能學到什麼技能!例如:

  • 「實習期滿可掌握Python基礎分析與Google Data Studio製作報表」

三、法律合規與風險管理

招聘實習生,雖然不像聘請正職般複雜,但若不小心踩中勞工法的地雷,分分鐘賠了夫人又折兵。

僱主最常忽略的3大地雷:

1. 《僱傭條例》與《最低工資條例》的適用性

實習生是否需要支付工資,不是單靠您說「佢係intern」就可以了,而是要視乎他們的身份、年齡、實習長短和實習是否與課程有關。以下這張表,幫您一眼看清楚實習安排是否觸及法規紅線:

實習身份

條件

是否須支付最低工資?

注意事項

實習學員

- 正修讀本地全日制課程 - 實習為課程的必修或選修部分 ⁠- 實習由教育機構安排或認可

❌ 毋須支付最低工資

實習期長短不限,完全豁免最低工資條例

工作經驗學員

- 正修讀認可課程 ⁠- 年齡為26歲或以下 ⁠- 實習與課程無關亦可 ⁠- 實習期不超過59天且由雙方書面協議

✅/❌ 59天內可豁免

若超過59天,則第60天起須支付最低工資

其他情況

- 非學生、非課程實習 ⁠- 無學校認可、自由市場招聘

✅ 必須支付最低工資

等同普通僱傭安排,須遵守《僱傭條例》和最低工資條例

要成功獲得最低工資豁免的 intern,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條件

解釋

1️ 就讀本地認可教育機構的全日制課程

不限大學或學院,只要 full-time 課程就可以

2️ 實習是課程的一部分(必修或選修)

要同課程有直接關係,例如學分實習、專題研習

3️ 實習由學校安排或認可

學生自行找的實習空缺亦可以,但需獲院校正式認可或 endorsing

舉例:以下情況將不符合最低工資豁免資格,僱主須依法支付最低工資

情況

不符合資格原因

大學生經其他渠道自行申請暑期實習,而未獲院校安排或認可

並無獲得學校認可,實習亦非課程的一部分,故不符合豁免條件

就讀兼讀制(Part-time)課程的學生申請實習

課程並非全日制,未達法例中對「實習學員」的資格要求

全日制大學生參與與課程無關的實習,純粹為累積工作經驗

雖具學生身份,但該實習並非課程要求,亦無學校認可,無法獲得最低工資豁免

值得注意的是:

  • 有薪實習主要見於大型企業、跨國公司、政府部門或部分新創公司,尤其是暑期實習計劃。

  • 政府及部分公營機構的暑期實習,月薪約為$11,200港元(2025年標準),有些私人企業則略高或略低

2. 強積金(MPF)適用性

您可能以為「實習生又唔係全職員工,應該唔使供MPF吧?」其實是否需要為員工供款MPF要視乎情況而定:

根據強積金計劃條例,若實習生:

  • 年滿18歲

  • 受僱超過60日

  • 有報酬(即使是車馬費)

那公司就有責任為其登記及供款MPF,除非該學生能出示正式文件證明其是被安排實習,並屬於受豁免對象。建議HR事前主動與院校確認實習性質,同時諮詢MPFA(強積金管理局)以獲取準確資訊。

3. 保險與文件風險

最基本保障:

  • 僱員補償保險 ⁠ ⁠即使實習生為無薪或短期實習,只要其工作模式符合「僱員」的定義(例如受公司指揮、於公司場所工作等),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282章),僱主仍有法律責任為其購買僱員補償保險。此保險可保障實習生在工作期間因工受傷或患上職業病時,僱主能依法作出賠償,從而保障雙方權益。

文件建議:

  • 簽署保密協議(NDA):保護機密資訊,特別是涉及用戶數據、市場策略等職位。

  • 用公司電郵交接任務:避免工作文件被儲存在私人Gmail,洩露商業機密。

備註:法律上公司無需與學生簽正式《僱傭合約》,但可按情況自訂協議或實習聲明釐清雙方責任,日後有爭議亦有紀錄可查。

四、實習期間的管理策略

請實習生絕對不只是「請個新人幫手影印、沖咖啡」,否則您請來的,不是實習生,而是「打雜」,即使實習生的日常任務較為瑣碎,亦應賦予其工作價值及成長空間。例如:

設立導師制度

  • 團隊導師:負責每日工作指引與技能培訓

  • HR導師:負責長遠職涯諮詢與適應企業文化

對實習生而言,這就像公司內建「人肉導航系統」,避免在工作及人事上迷失方向。

階段性任務安排(Milestone)

實習週期

安排項目

第1個月

公司文化及技能培訓 + 小型個人任務

第2個月

參與跨部門會議 + 支援專案執行

第3個月

獨立負責一個小項目並向上級彙報成果

這種安排不單讓實習生有成就感,也讓公司能全面觀察其潛力與適應度。

反向導師(Reverse Mentoring)

讓實習生分享他們懂的——

  • 社交平台熱話(Threads有冇最新話題?)

  • AI工具應用(AutoGPT點玩?)

  • Miro或Notion等數碼協作工具的建議

把Z世代的強項,轉化成公司資源,還能激活資深員工的學習意欲。

五、實習結束後的跟進機制

實習期完成後,建議僱主給予實習生一份全面及認真的反饋。別讓「您做得唔錯啊」變成唯一的評語,具體回饋才有幫助。可參考以下方向:

1. 評估機制

能力項

評估工具

專業技能

專案成果 + 數據報告

軟實力

360度問卷(團隊成員、客戶回饋)

文化適應

參與活動積極度 + 出席紀律

2. 轉正談判技巧

若有意將工作表現優異的實習生轉正,即僱用其為全職員工,記得:

  • 提早溝通意向,盡早與實習生溝通表達有意向其提供offer。

  • 薪酬參考:根據2024年統計處數據,香港大學畢業生人工中位數約$25,000。但事實上,坊間仍有不少企業以17-20K新人價請人,視乎行業及公司規模,應做好市場薪酬調查,再向表現優異的實習生提出offer。

3. 打造僱主品牌

  • 實習日誌短片:拍下實習日常,在社交媒體上展示「Intern工作成長日誌」的有趣一面。

  • 校園大使計劃:讓前實習生成為品牌代言人,延伸影響力至下一屆學生圈。

請實習生,請得好就是投資;請得差,浪費金錢還有團隊時間。若您希望企業未來能有源源不絕的新血及新思維,現在開始制定全方位又貼時的「實習生計劃」,正是時候。

Subscribe to Hiring Advice

Get expert Hiring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provid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the Collection Notice and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