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ing Advice Attracting candidates AI HR已降臨?透過職能配對、微表情、性格測驗等4大法寶 篩選求職者
AI HR已降臨?透過職能配對、微表情、性格測驗等4大法寶 篩選求職者

AI HR已降臨?透過職能配對、微表情、性格測驗等4大法寶 篩選求職者

人工智能是近年的熱門話題,人們熱衷於討論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未來機會。但實際上,與其說人工智能會打破人類飯碗,倒不如說反而令企業更易於找出真正的人才。

不管是公開招聘或獵頭,企業招聘都同樣苦於如何篩選合適人才。一方面應聘者的技能和經驗要符合企業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衡量薪金、假期等待遇,更別提 HR 需要鑑別應聘者的性格是否符合職位、應聘者有否在履歷上造假等難題。愈來愈多企業透過引入科技來改善 HR 招聘的效率,在減少人力和時間成本的同時,也提升篩選合適人才的機率。

由於招聘面試只有數十分鐘的交談,本來就不易了解求職者的真性情,再加上人類的面試官往往存在主觀及盲點,因此愈來愈多企業引入人工智能來做面試。數年前 IBM 已宣布其人工智能平台 Watson 能協助企業做面試官,及後類似的 HR Tech 也愈來愈多,以下就有數種工具已被企業投入使用:

  1. 聊天機械人 ⁠ ⁠例如L'Oréal 和百事可樂就利用招聘聊天機器人「Mya Systems」去評估求職者的履歷,機器人會透過跟應徵者互動,一方面可以省卻人手去處理一些基本的詢問,另一方面則透過應徵者應對答案來篩選合適的求職者,透過使用人工智能提升面試的效率。 ⁠

  2. 性格測驗演算法 ⁠ ⁠不少企業 HR 在面試時會讓應聘者做一些性格評估的測驗,但這些性格測驗難免有偏差。而 Tesla 和摩根大通就讓應徵者玩測試遊戲 「Pymetrics」,利用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的演算法,評估人才的行為數據,例如遊戲方式是否跟職位性質要求接近,例如是否細心、敢於冒險,從而評估應徵者是否具備擔任這個職位的能力。 ⁠

  3. 微表情觀察系統 ⁠ ⁠有些面試官最喜歡觀察應徵者的表情動作,但其實這些由 AI 來做可能更準確。希爾頓集團、聯合利華和高盛等都有使用AI面試系統,面試時會問幾道問題,並在面試時觀察細微的細節,比如面部表情、眼神接觸,甚至求職者的興奮程度,最終將求職者分級。 ⁠ ⁠由於不同職業領域需要的性格都不同,就能夠按情況給予評分,例如招聘醫生時可能會偏向使用更多專業詞彙的求職者,而銷售職位則可能更重視說話語速、面部表情等。據英國《衞報》報道,聯合利華就透過系統節省了約 10 萬小時的面試時間,每年更可以省下約 100 萬英鎊的招聘成本。 ⁠ ⁠誠然永遠最終下決定的還是人類,人工智能只能在前期階段篩選求職者,但就已經大大減輕了 HR 的人力負擔,以希爾頓集團為例就能將招聘流程由 6 周大幅減至 5 天。究竟人工智能是否能為公司選取真正的人才仍有值得討論的空間,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確實為企業節省不少人員的成本,而且愈來愈多公司採用亦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作為Startup或中小企,也宜多留意AI的發展趨勢,待其技術成本進一步下降,AI招聘將必變得更普及,並能協助你以更低成本找到啱心水的人才。 ⁠

  4. 求職配對(AI job matching) ⁠ ⁠此外,AI亦被應用在求職平台上,作更精準的人材配對。以Jobsdb的平台為例,在用戶登入模式下,AI可以透過讀取其用戶求職傾向、搜尋紀錄以及系統履歷(profile),整合其他相類似求職者的搵工喜好,及相關空缺的招聘廣告內容,以大數據(Big data) 方式去演算,向求職者推介最適合的空缺。 ⁠ ⁠根據Jobsdb的網站數據顯示,求職者在登入模式下搵工,會提高6倍的命中率,舉例以前要睇12份工才會申請1份,如今睇2份工便有1份是適合的。另外,登入模式下推介好工(Job recommendation)會顯示在求職者的首頁上,而透過推介好工頁面的申請率有23%,比起不是透過推介頁面的4.8%申請率高出很多。顯示空缺與求職者的資歷與期望,比從前更匹配。對僱主而言,申請者資歷更匹配,可大大減少「搵唔啱人」的煩惱。

Subscribe to Hiring Advice

Get expert Hiring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provid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the Collection Notice and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